圖1 體系部隊護理衛生人員培訓中心組織架構圖
2.3 培訓內容 根據不同專業、不同層次和不同保障特點需求,突出軍事醫學特點,貼近實戰。部隊護理人員重點培訓急救和戰創傷護理技能、部隊常見病多發病護理技術,按照培養全科護士的目標進行理論和臨床技能培訓,提高臨床護理技能水平;醫院護理人員重點培訓戰現場急救技能、基層衛生工作特點方法和教學方法,增強軍隊醫院護理人員為部隊服務的使命感、責任感和教學能力。
2.4 培訓方法 制定護理人員個性化培訓計劃,按照“分層次、分類別、分階段”的原則,設新護士崗前培訓、代職進修和護理士官復訓三個班,建立輪訓、專項進修和短期培訓班相結合的部隊護理人員培訓模式,實行導師負責制。采取模擬訓練、臨床實踐與專題講座相結合,由醫院和部隊衛生人員共同擔任,醫院主要負責急救和臨床技能培訓,部隊主要負責戰救技術訓練,每年組織1~2次聯演聯訓,以現場教學為主、遠程教學為輔。
2.5 培訓周期與培訓比例 根據護理人才成長規律,新畢業護士第1年在醫院接受規范化培訓,除專項進修和參加短期培訓班外,以后每3年回醫院輪訓6個月,培訓周期為3年;護理士官每年按25%的比例到醫院復訓,醫院每年辦2期士官培訓班,時間為3個月。
2.6 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了各級各類護理人員職責、培訓制度、教學資質準入制度、繼續教育學分管理制度、考評辦法、考評標準和管理規定等制度22項,實施規范化培訓和正規化管理,整體提升部隊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保障能力和水平。
2.7 效果評估 醫院與部隊一體化護理培訓效果評估指標體系基于基層部隊護理保障能力,采用文獻調研法、實地調研法和系統分析法,篩選出評估指標要素,構建評估指標體系框架;采用德爾菲法(Delphi)和層次分析法,確立評估指標體系和各級指標權重。確立了區域一體化護理培訓效果評估指標體系,下設5個一級指標、21個二級指標、57個三級指標和135項評價內容。一級指標包括組織領導、機構設置、培訓管理、培訓教學和培訓效果,權重分別為0.1593,0.1770,0.2440,0.1563,0.2634,最終指標權重通過一致性檢驗。
從總部專家考核情況看,43名區域部隊護理進修培訓人員專業理論和專業技能明顯提高,護理能力水平明顯提升。試點部隊官兵對醫院護理服務滿意率達99%,對本級衛生機構護理服務滿意率達95%;進修培訓人員對教學管理人員和帶教老師滿意度達到98%。座談了解中,官兵反映部隊衛生機構條件明顯改善、部隊衛生人員護理技術水平明顯提高,官兵到部隊衛生機構看病更放心了,醫院服務部隊的主動性增強了,到醫院就醫更舒心了。
3 醫院與部隊一體化護理培訓的困難與問題
伴隨我軍歷次體制編制精簡整編,軍隊衛生機構和人員總體規模不斷縮減,結構不斷優化,但是與世界軍事強國衛勤發展水平、與未來作戰衛勤保障要求和官兵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相比,我軍現行衛勤體制仍然存在不少弊端。
3.1 護理人員編配不合理 軍隊護理人員配備結構與其承擔的保障任務不相適應,功能不配套,很難完成平戰時護理保障任務。此外,醫院護理師資隊伍不足,水平偏低,直接影響護理培訓工作質量。
3.2 衛生政策制度不科學 長期以來,由于衛生人員教育訓練體系不完善,導致基層部隊護理人員實踐機會少、技術水平低,衛生人員培訓、分配、進修、使用、流動等政策制度不健全,人才和技術保留困難;衛生士官職業化、學歷化教育制度缺乏,基層護理隊伍知識結構不合理,造成醫院護理培訓難度大。
3.3 任職考核制度不配套 基層部隊衛生人員對部隊衛生改革不積極、不作為、不愿作為是一個關鍵問題。基層部隊衛生機構衛生人員存在“三少三難”:一是補充少、交流難;二是比例少、晉升難;三是實踐少、提高難;個人職業發展不夠清淅,培訓、學習動力不足,培訓效果差。
3.4 培訓管理機制不靈活 部隊衛生機構衛生人員培訓管理嚴格,各種限制較多,審批程序復雜繁瑣,時間周期長,影響衛生人員的進修培訓提高。近幾年,部隊演訓任務重,衛生機構人少事多的矛盾比較突出,缺乏彈性培訓機制,使部隊護理人員進修培訓數量和時間難以落實。
4 建議
醫院與部隊一體化護理培訓的目標就是從根本上解決當前部隊護理保障能力偏弱的問題,有效解決長期制約部隊護理能力生成提高的根本矛盾,提升一線救護能力,強化基層衛生機構六種能力[5],為進一步深化部隊護理培訓模式改革提供理論依據和示范樣板。
4.1 完善護理教育訓練體系,從源頭上解決一體化護理培訓問題 部隊師以下衛生機構從事護理工作的人員中95%以上是士官,要重視護理士官隊伍建設,健全軍隊院校教育、醫院臨床技能培訓、部隊訓練實踐三位一體的新型護理人才培養體系[6],解決護理技術崗位缺失、護理士官學歷化教育比例低等問題。要盡快制定和規范護理士官學歷教育、職業資質認定、轉干遴選等政策制度,以適應軍隊體制編制和政策制度等改革的需要。
4.2 加強制度設計,形成完善的一體化護理培訓激勵機制 國家對完成培訓并到基層工作的人員制定了一系列激勵措施,軍隊對于完成相關培訓及學歷的人員晉升、使用政策不夠完善,應在培養、培訓、職稱晉升、送學、進修等政策方面,進一步加強對參加護理培訓和分配到基層衛生機構護理人員相關保障措施的制定,提高部隊護理人員培訓的積極性。
(下轉第124頁)(上接第146頁)
服務時,社區的護理人員開展形式多樣的健康教育,如口頭交談、健康咨詢、專題講座、小組座談等語言教育方法、多種文字教育方法及其他教育方法,幫助社區居家老人了解住宅區域的公共衛生與環境保護、個人衛生知識、營養衛生知識、一般疾病防治知識、慢病防治知識、精神衛生知識;幫助居家老人認識常見病與合理合理膳食和健康生活方式的關系;掌握常見病的觀察和治療護理的知識和技能;掌握疾病急癥的初步急救措施,為進一步搶救創造條件。通過傳播知識使居家老人自覺采納有益的健康生活方式,保證居家老人有較為科學的生活方式,全面提高社區居家老人的生命質量。研究表明,居家養老保健服務實施社區護理后丙社區老人危險行為改變的人數明顯高于甲社區和乙社區,p<0.05,有統計學意義。綜上所述,居家養老保健服務中的社區護理應該結合社區居家老人的心理、生理以及社會活動的不同特點進行護理,加強社區護理人員的培養,對社區居家老人進行綜合性的管理,提高社區居民對社康中心滿意度,進而保證社區居家老人的身體健康和家庭和諧。
參考文獻
[1] 秦 紅,趙 鵬,任 靜.居家養老模式下的社區護理服務體會[J].中華全科醫學,2012(1):154-155.
[2] 修宏方. 社區服務支持下的居家養老服務研究[D]. 南開大學,2013.
[3] 張升超. 居家養老在社區老年保健服務中的效果評價[J]. 現代醫院,2011,11(8):148-149.
[4] 張奇林,趙 青.我國社區居家養老模式發展探析[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3(5):417-418.
[5] 嚴鴻興,王建駿,張 悅.居家養老現狀、模式及前景探討[J].中華全科醫學,2011,9(5):768-769.
[6] MATT HEWD·SHANK.體育營銷學[M].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7] 徐金來. 社區老年保健服務中居家養老效果探討[J]. 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1):40.
[8] 李玉玲.社區居家養老:文獻綜述[J].江海縱橫,2008(1):29.
[9] 宋蘭君. 護理干預對養老院生活的老年人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4):324-325.
[10] 陳傳鋒,金一波,汪 瑩,等.家庭居住與機構居住老年人社會支持的比較研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8,6(1):23-29.
[11] 鄧躍輝,周 琳.社區護理干預對老年人生活方式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09,47(7):17.
[12] 潘美珠,蘇瓊英,李媚珍.社區家庭護理服務內容的探討[J].臨床醫學工程,2014,21(1):120-121.
① 本網版權均屬于現代醫院雜志社,轉載、摘編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應注明"來源出處:《現代醫院》雜志社"。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如有疑問和問題請聯系現代醫院雜志社服務熱線:020-83310901 83310902
2020年,每個人心中都可能縈繞著一個問題 疫情之后,是爆發報復性反彈?還是緩慢有......
廣東省醫院各學科恢復不平衡,但總體向好 。 疫情在國內雖然被控制了,但不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