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醫療質量、患者安全在線監控系統業務模型
本系統設計中,充分考慮了醫療質量和患者安全監控管理的持續改進,為監管指標及其參數的調整、完善和補充提供了可視化編輯界面,并使之與分析引擎無縫對接,避免了因為指標變更導致軟件插件、補丁的不斷增加。
同時,本系統實現了對醫院運行數據流的在線分析,建立了標準的分析日志數據倉庫,用于多維分析、消息訂購、數據鉆取和究因分析,避免了對元數據的依賴性,提高了獲取數據的可及性和實時性。
4 監管內容
4.1 電子病案客觀指標監控
對診療過程中臨床醫生的行為進行“診療節點”和“時限”在線跟蹤管理,并建立診療日志和《電子病案自動評審表》,結合各級人員權限設置,進行標準化管理。本系統設立的23類、197個在線監控節點,527個監測指標和評價依據全部來自各質控中心的質控考核要求。管理者可根據需要增加或臨時關閉對一部分指標的監測。采集頻率每小時一次,增量更新。23類指標如下:①入院記錄;②初步診斷;③首次病程記錄;④日常病程記錄;⑤主治醫師首次查房記錄;⑥主任醫師首次查房記錄;⑦階段小結;⑧特殊檢查治療記錄;⑨搶救記錄;⑩交接班記錄;轉科記錄;會診記錄;危重病例查房記錄;疑難病例討論記錄;手術麻醉記錄;急診留觀;ICU;死亡病例;臨床用血;患者知情同意書;病案首頁;體格檢查;出院記錄。
4.2 病區細菌分布監測與院感爆發預警
在線監測住院(含急診留觀)患者共16類細菌、117種菌株監測結果,動態統計、維護病區細菌分布表。發現異常(如統計結果符合病區感染爆發條件),即向當班醫師、病區科主任、醫務處、院感科等部門推送警示消息。
系統在病區細菌分布表的實時維護中,一旦發現符合院感指標,即向當班醫師、科主任、醫務處、院感科、護理部等部門推送警示消息。采集頻率每10分鐘一次,增量更新。見圖2。
圖2 病區細菌分布監測與院感爆發預警模版
4.3 抗生素使用信息監測
①圍手術期預防性抗生素使用監測。包括對不同病種、手術、切口等級進行分類監測(指標與參數不同)。采集頻率每30分鐘一次,增量更新。②使用抗生素前微生物檢測率監測。③抗生素耐藥性監測。對于耐藥陽性患者,發布警示消息。④重點抗生素用藥在線跟蹤管理。監測日志模版為抗生素監測詳細信息,通過查詢系統獲得。內容四個部分:事件類別、基本信息、監測信息、結果信息。見圖3。⑤電子病案調閱:當出現異常情況時(如二級切口手術后72小時仍在使用預防性抗生素),院感管理科可以通過調用模塊化的電子病案,通過主觀考核甄別本次事件是否違規。
圖3 抗生素使用信息監測模版
4.4 電子病案在線考核
本系統將電子病案進行了有序的拆分,實現了電子病案模塊化(共32個模版,278個監控指標)。使電子病案考核、調閱、統計分析更為便捷、高效。主要應用如下:①電子病案考核。包括考核依據、指標分值和權重的修改;考核計劃訂制(選擇考核部門、考核內容等);在線判讀、考核、評語、打分。可供科室自查或醫院定期抽查。②病案考核結果統計分析。統計至病案質量分級。顆粒度至病案指標。③電子病案在線調閱(供管理部門、科主任、臨床醫師調閱)。
4.5 患者危急值監測
在線監測患者危急值,一旦發現危急值信息,即推送至當班醫師。如消息應答系統未收到當班醫師按時間緊急處置回復信息,即依次推送其上級醫生、科室主任和醫院管理部門。
系統內設衛生部頒布的13項危急值指標。我院已增加至48項危急值指標。本系統可由醫院管理部門自定義增加危急值指標。采集頻率每5分鐘一次,增量更新。
危急值日志模版為危急值監測的詳細信息,通過查詢系統獲得。內容五個部分:事件類別、基本信息、監測信息、結果分析、參照值。
4.6 傳染病與腫瘤疾病監測、傳報
在線監測與檢驗科、病理科、放射科診斷相關的傳染病檢測結果。系統一旦發現(含疑似病例),立即將警示消息推送給當班醫師。當班醫師須立即填報傳染病傳報表,并對系統警示消息予以應答,系統為其建立應答日志備查。
系統內設傳染病與腫瘤疾病監測完整表。醫院可以將暫不開展診斷的項目關閉。系統內設監測的傳染病分為甲、乙、丙三類,共55種。
傳染病與腫瘤疾病采用統一的標準日志模版。傳染病與腫瘤疾病監測的詳細信息表,通過查詢系統可獲得該表。內容三個部分:事件類別、基本信息、監測信息。
5 應用效果
本系統經三年的運行和完善,在醫療質量、患者安全管理上已能做到全面、客觀、實時、高效。科室和醫務人員注重質量和安全的意識明顯提高,過分追求醫療指標的現象得到有效控制。醫院各相關管理部門能在第一時間了解各科室和醫務人員醫療質量、患者安全的診療行為,發現問題及時干預。管理人員工作強度減輕,工作效率明顯提高。
各科室和每位醫務人員診療過程中23類、197個在線監控節點,527個監測指標完成情況均有評價,促進了醫務人員診療行為逐步規范。病例書寫及時性和完整性明顯提高,各類文書,如知情同意書、會診單和會診記錄等缺失和不及時情況明顯減少。
用藥合理性提高,抗生素使用強度和頻率、圍手術期預防性抗生素、使用抗生素前微生物檢測率、抗生素耐藥性監測等衛生部要求的各項指標全部達標。48項患者危急值監測有效運行,處置時間縮短,保障了患者安全。傳染病與腫瘤疾病監測運行,傳報率100%。據統計,實施醫療質量、患者安全計算機監控系統后,全院平均住院日縮短2.1天,全
(下轉第138頁)(上接第135頁)
院藥占比下降2%,醫療投訴和糾紛下降51%,上海市萬人問卷調查病人綜合滿意率幾年來均在全市名列前茅。該項目已被認定為上海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項目編號201110450)。
6 討論
通過醫療質量、患者安全計算機管理監控系統的開發和使用,醫院管理模式發生了根本變化,其特點是管理全面、客觀、規范、高效、及時;在降低管理成本的基礎上,體現了公正、公開、公平;促進了醫療質量持續改進,及時消除了患者安全隱患和控制了醫療費用,減少了患者投訴,提高了病人滿意率。
該系統在運行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如長期形成的工作習慣與新管理模式還存在一些矛盾,如客觀指標時限監控與雙休、節假日之間的矛盾。電腦還不能完全替代人腦,因此,醫療質量、患者安全計算機管理監控系統只能監控客觀指標,對醫療內在質量和水平等主觀指標無法識別。但隨著計算機智能化水平的不斷提升,開發專家庫支持系統,建立智慧醫院,則有可能逐步對醫療質量、患者安全進行全部監控和管理。
該系統有進一步拓展的前景,如與職工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結合,更客觀地評價職工業務素質;與績效考核結合,可強化職工自我管理意識,形成自我監督機制[7]。設計與開發醫療內在質量專家輔助系統,可提升醫療內在質量等。
參考文獻
[1] 樊光輝,肖 飛,郭雪清,等.數字化醫院建設綜述[J].現代醫院,2014,14(8):4-5,8.
[2] 李華才. 積極推進醫療衛生信息化"三個創新"[J]. 中國數字醫學,2013,8(12):1.
[3] 李廷珊,陳純真,丁 惠.電子病歷在病案管理中的應用與存在問題[J]. 現代醫院,2013,13(2):139-141.
[4] JARVIS BENJAMIN, JOHNSON TRICIA, BUTLER PETER, et al.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as an enabler of hospital quality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J]. Acad Med, 2013,88(10):1471-1477.
[5] FIELDS DAIL, ROMAN PAUL M, BLUM TERRY C. Management systems, patient quality improvement, resource availability, and substance abuse treatment quality [J].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 2012,47(3):1068-1090.
[6] 李廷珊,陳振兆,丁 惠.現代病案質控觀點與要素分析[J]. 現代醫院,2013,13(1):139-140.
[7] 張曉綱. 醫院信息化對醫療質量控制的應用研究[J]. 現代醫院管理,2013,11(2):5-9.
① 本網版權均屬于現代醫院雜志社,轉載、摘編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應注明"來源出處:《現代醫院》雜志社"。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如有疑問和問題請聯系現代醫院雜志社服務熱線:020-83310901 83310902
2020年,每個人心中都可能縈繞著一個問題 疫情之后,是爆發報復性反彈?還是緩慢有......
廣東省醫院各學科恢復不平衡,但總體向好 。 疫情在國內雖然被控制了,但不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