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測量技術在留守學生心理健康分析中的應用
【】2016-07-05 點擊次數 次
崔 靜 黃鶴沖:廣州中醫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廣東廣州 510006
譚利斌:廣東省中醫院 廣東廣州 510120
通訊作者:黃鶴沖
心理測量技術在留守學生心理健康分析中的應用
崔 靜 黃鶴沖 譚利斌
THE APPLICATION OF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TECHNOLOGY IN LEFT-BEHIND STUDENTS' MENTAL HEALTH
CUI Jing, HUANG Hechong, TAN Libin
【摘 要】 目的 對留守學生的心理健康進行研究分析。方法 運用心理測量工具癥狀自評量表(SCL-90),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對山西省長治市5所學校207名留守學生和210名非留守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調查。結果 留守學生心理健康程度不及非留守學生,留守學生心理健康程度存在性別差異以及年齡差異。結論 心理測量技術在留守學生心理健康應用中具有重要意義,我們應從家庭、學校、自身等方面進行分析從而提高留守學生心理健康狀況。
【關鍵詞】 心理測量,留守學生,心理健康,信度,結構效度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ntal health situation of left-behind students. Methods 207 left-behind students and 210 non-left-behind students were selected from 5 schools in Shan'xi Province. SCL-90 scale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mental health of the left- behind students. Results The mental health level of non-left-behind students was better than the left-behind students. Besides, gender and age differences were distin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technology has great influence on left-behind students' mental health. We should make analysis from the prospective of family, school and themselves so as to improve their mental health.
【Key words】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Left-behind students , Mental Health, Reliability, Construct Validity
【Author′s address】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guangdong, 510006,China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5.07.067
心理測量(psychometrics),是指按照一定的心理學依據,采用特定的操作程序,對人的能力、人格以及心理健康等心理特性和行為確定出一種數量化的價值[1]。心理測量在社會上的應用比較廣泛,可以從個體的智力、能力傾向、創造力、人格、心理健康等各方面對個體進行全面的描述,說明個體的心理特性和行為,為醫療衛生事業、教育事業提供可行性的意見或建議。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留守學生的比例不斷增多,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教育與醫療衛生領域共同關注的重要問題。本文運用心理測量技術中的心理測量工具——癥狀自評量表(SCL-90),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對山西省長治市5所學校417人進行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其中留守學生207名和非留守學生210名)。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從該5所學校中隨機抽取207名留守學生和210名非留守學生為本次調查的對象。417名被調查的學生中,留守學生中男生122名,女生85名,其中小學、初中、高中各69名;非留守學生中男生210名,女生100名,其中小學、初中、高中各70名。
1.2 方法
1.2.1 量表 本次調查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該量表共90道題目, 內容涉及個體感覺、情感、思維、意識、行為直至生活習慣、人際關系、飲食等方面,為一個總量表。癥狀自評量表(SCL-90)總量表內含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其他十個因子,十個因子我們可將其分為10個分量表[2]。
1.2.2 量表評分規則 每一項因子分別采用五等級評分制度: 無癥狀(1分)、輕度(2分)、中度(3分)、偏重(4分)、嚴重(5分)。其中,總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1.2.3 問卷的制定及實施 按照癥狀自評量表(SCL-90)的90道題目編寫調查問卷,共發放問卷417份,收回417分,問卷回收率100%,其中有效問卷417份。調查員進行統一培訓,然后在選取的中學對調查對象進行集體測試。
1.2.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進行數據處理,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a=0.05。測量的信度采用同質性信度 (Alpha, a) 與分半信度 (Spearman-Brown, s)檢驗,內容效度采用各分量表分與總量表分之間的相關性來檢驗本次測量的效度。
2 結果與比較
2.1 本次測量的信度與效度檢驗
在心理測量學中,信度和效度是兩個很重要的問題。信度指的是指測驗結果的一致性、穩定性及可靠性,通常情況下以樣本內部一致性來加以表示,信度系數愈高即表示該測驗的結果愈一致、穩定與可靠。效度即有效性,指的是測量工具或手段能夠準確測出所需測量的事物的程度,測量結果與要考察的內容越吻合,則效度越高;反之,則效度越低。本次測量的信度與效度的檢驗問題,采用同質性信度 (Alpha, a) 與分半信度 (Spearman-Brown, s) 來檢驗本次測量的信度,采用各分量表分與總量表分之間的相關性來檢驗本次測量的效度即內容效度[3]。結果見表1和表2。
表1 測量信度情況統計
|
軀體化 |
強迫 |
人際敏感 |
抑郁 |
焦慮 |
敵對 |
恐怖 |
偏執 |
精神疾病 |
其它 |
a |
0.8372 |
0.8081 |
0.8185 |
0.8791 |
0.8420 |
0.8003 |
0.7166 |
0.7655 |
0.7819 |
0.6795 |
s |
0.8150 |
0.8086 |
0.8014 |
0.8531 |
0.8298 |
0.7951 |
0.7041 |
0.7693 |
0.7651 |
0.7028 |
注:a表同質性信度,s表示分半信度
表2 測量分量表與總量表的相關性(內容效度)統計
軀體化 |
強迫 |
人際敏感 |
抑郁 |
焦慮 |
敵對 |
恐怖 |
偏執 |
精神疾病 |
其它 |
0.7866 |
0.8592 |
0.8781 |
0.9010 |
0.8945 |
0.7834 |
0.7323 |
0.8335 |
0.8335 |
0.7788 |
從表1可以看出,本次測量同質性信度在0.6795~0. 8791之間, 分半信度在0. 7028~0. 8531之間,表明癥狀自評量表(SCL-90)在本次測量中擁有教較好的信度,該測驗的結果愈一致、穩定與可靠較高;從表2可以看出,各分量表與總量表的相關性(分數相關性)在0.7323~0.9010之間。 其中一半以上的分量表與總量表的相關在0.8335以上, 這表明該量表的效度較好。
2.2 留守學生與非留守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比較
本次測量中,留守學生與非留守學生心理健康情況比較見表3。
表3 留守學生與非留守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比較
(±s)
|
留守學生 |
非留守學生 |
t值 |
p值 |
軀體化 |
1.52±0.52 |
1.41±0.43 |
4.62 |
p<0.001 |
強迫 |
2.01±0.63 |
1.92±0.61 |
3.13 |
p<0.01 |
人際敏感 |
1.90±0.62 |
1.86±0.63 |
0.77 |
p>0.05 |
抑郁 |
1.70±0.53 |
1.70±0.60 |
0.24 |
p>0.05 |
焦慮 |
1.68±0.52 |
1.55±0.54 |
5.33 |
p<0.01 |
敵對 |
1.87±0.69 |
1.68±0.51 |
5.88 |
p<0.001 |
恐怖 |
1.69±0.42 |
1.47±0.50 |
7.68 |
p<0.001 |
偏執 |
1.76±0.61 |
1.73±0.60 |
0.95 |
p>0.05 |
精神疾病 |
1.67±0.54 |
1.55±0.54 |
6.41 |
p<0.001 |
注:“其它”這個分量表在此不作比較(下同)
從表3中可以看出,在軀體化、強迫、焦慮、敵對、恐怖、精神疾病這六個分量表上,留守學生的分值與非留守學生的分值差異明顯,留守學生分值顯著高于非留守學生分值(p<0.01或p<0.001);人際敏感、抑郁和偏執三個分量表分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依據具體實際得分情況,留守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較低,性格多表現為內向性格,他們的情緒波動較大。
2.3 留守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男女差異比較
本次測量中,留守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男女差異見表4。
從表4可以看出,男女留守學生在軀體化、抑郁、焦慮、恐怖分量表分數上存在顯著的差異,女留守學生在這4個分量表上的測量分數高于男生在這四個分量表上的測量分數,其它分量表男女性別差異不明顯。這說明女留守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留守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2.4 留守學生學年段心理健康水平比較
本次測量中,留守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學年段差異見表5。
綜合分析表5可知,留守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年齡差異,總體情況是小學階段的留守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概率高于中學階段留守學生。從表5中可以看出,小學留守學生更容易出現焦慮、軀體不適、生活興趣減退、缺乏活動欲望、喪失活動力等5個方面的問題。
表4 留守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男女差異比較
(±s)
|
男 |
女 |
t值 |
p值 |
軀體化 |
1.41±0.41 |
1.62±0.57 |
4.39 |
p<0.001 |
強迫 |
1.98±0.67 |
2.04±0.59 |
1.11 |
p>0.05 |
人際敏感 |
1.87±0.64 |
1.93±0.61 |
1.14 |
p>0.05 |
抑郁 |
1.63±0.52 |
1.77±0.52 |
2.84 |
p<0.01 |
焦慮 |
1.62±0.46 |
1.74±0.56 |
2.48 |
p<0.05 |
敵對 |
1.88±0.72 |
1.88±0.65 |
-0.124 |
p>0.05 |
恐怖 |
1.55±0.47 |
1.81±0.66 |
4.79 |
p<0.001 |
偏執 |
1.73±0.58 |
1.78±0.62 |
0.87 |
p>0.05 |
精神疾病 |
1.63±0.53 |
1.71±0.55 |
1.54 |
p>0.05 |
表5 留守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學年段差異比較
(±s)
小學 |
中學 |
t值 |
p值 |
軀體化 |
1.57±0.47 |
1.45±0.57 |
2.41 |
p<0.05 |
強迫 |
2.06±0.63 |
1.95±0.62 |
1.76 |
p>0.05 |
人際敏感 |
1.94±0.62 |
1.85±0.63 |
1.43 |
p>0.05 |
抑郁 |
1.76±0.50 |
1.63±0.56 |
2.55 |
p<0.05 |
焦慮 |
1.75±0.51 |
1.59±0.52 |
3.11 |
p<0.01 |
敵對 |
1.94±0.69 |
1.77±0.68 |
2.55 |
p<0.05 |
恐怖 |
1.83±0.63 |
1.47±0.47 |
6.43 |
p<0.001 |
偏執 |
1.80±0.59 |
1.70±0.62 |
1.71 |
p>0.05 |
精神疾病 |
1.71±0.54 |
1.63±0.55 |
1.47 |
p>0.05 |
3 討論
3.1 心理測量的信度和效度
心理測量的信度是指測驗結果的可靠性或一致性,亦即多次測驗分數的穩定、一致的程度。心理測量的過程總會受到一些無關因素的干擾,致使測量結果總會有誤差存在,包括隨機誤差和系統誤差,但只有隨機誤差會影響測量結果的一致性即信度,隨機誤差越大,信度越低[4]。因此有必要對心理測量的信度進行檢驗,常用的檢驗方法有復本信度、分半信度和評分者信度等,本文中采用同質性信度與分半信度來檢驗,檢驗結果證明本次測量具有較好的信度。
心理測量的效度是指測驗的有效性或準確性,亦即測驗能夠測量出其所欲測量的心理特性的程度。效度越高則表示該測驗結果所能代表要測量行為的真實度越高,能夠達到所要測量的目的。采用各分量表分與總量表分之間的相關性來檢驗本次測量的效度即內容效度,檢驗結果顯示,各分量表與總量表的相關性在0.7323~0. 9010之間。其中一半以上的分量表與總量表的相關在0.8335以上, 這表明該量表的效度較好。
3.2 心理測量技術下留守學生心理健康的狀況及原因和對策分析
本次心理測量結果顯示,留守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可以歸納為三點:其一,通常情況下,在軀體化、強迫、焦慮、敵對、恐怖、精神疾病這六個分量表上,留守學生的分值與非留守學生的分值差異明顯,留守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于非留守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其二,留守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性別差異,女留守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于男留守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第三,留守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年齡差異,一般情況下小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于中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原因分析:造成留守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偏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們可以歸納為家庭因素、學校因素和學生自身的因素。家庭方面:當今社會中,許多學生的父母為了謀求生計或更好的發展,對孩子的關愛不夠,很多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缺乏父母的關愛。學校方面:來自應試教育的影響和壓力,不得不對學生施加壓力,在缺失愛的孩子即留守學生面前,就容易產生不良的心理。學生自身方面:中小學生發展還不夠完善,自我調節能力不足。總之,導致留守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較低的原因是各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對策分析:通過心理測量量表中相關因素進行分析,應當有針對性采取相關的對策。首先,家長外出謀求生計或尋求更好的發展是當今時代的大勢所趨,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對此,應鼓勵家長不斷進行學習的同時,也要更新自己的觀念,多關心孩子,讓孩子享受應該享受的父愛和母愛;其次,學校方面,教師應給孩子多一些關愛,在教學中多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避免學生產生厭學心理。第三,建立留守學生檔案,定期給予心理輔導。
3.3 心理測量的意義和問題
心理測量的意義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測量可以從個體的智力、能力傾向、創造力、人格、心理健康等;第二,確定個體間的差異;第三,評價個體在學習或能力上的差異,人格的特點以及相對長處和弱點,評價兒童已達到的發展階段等。本文主要是通過心理測量,發現留守學生心理健康的水平和特點,根據水平和特點等結果分析可能原因,進而采取有效的對策。
自我國官方解禁心理測量以來,心理測量在我國得到較快的發展,心理測量技術被廣泛應用于社會各行業,特別是在心理健康領域的應用最為廣泛。但是相對而言,心理測量技術在留守兒童群體上運用相對較少。除此之外,心理測量應用雖然比較廣泛,但由于其是外來事物,與我國本土難免有“不適應”之處。比如,通過翻譯出來的SCL-90量表中的某些問題,雖然很久以前都有學者發現問題所在,到目前仍然沒有開發出新的量表[5],仍有較大的完善空間。
參考文獻
[1] 金 瑜.心理測量[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11-12.
[2] 中國科學院心理所.SCL-90癥狀自評量表使用指導書[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1.
[3] 鄭 慧.藝術類學生心理健康與心理、社會因素相關性研究[A].國際中華應用心理學研究會第五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
[4] 約翰·羅斯特.現代心理測量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5(3):51.
[5] 張作記,戚厚興,馮學泉.我國心理行為測評工具研究中存在的問題[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6,(01):79-80.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本網版權均屬于現代醫院雜志社,轉載、摘編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應注明"來源出處:《現代醫院》雜志社"。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如有疑問和問題請聯系現代醫院雜志社服務熱線:020-83310901 83310902